一、季節安排
選擇具有耐高溫、菇大圓正、菇肉厚實(shí)、菇柄粗壯、產(chǎn)量較高、適宜保鮮或干制出口的香菇品種如廣香1號。備料配方為:干雜木屑74.5%、麥麩14%、玉米粉4%、紅糖1%、石膏粉1%、碳酸鈣0.5%、消石灰0.5%、磷酸二氫鉀0.02%、硫酸鎂0..1%、食鹽0.1%、活性炭0.1%。采用常規工藝于頭年12月至次年2月制作菌筒,3-4月進(jìn)行覆土轉色,5-12月安排管理出菇。
二、菇場(chǎng)搭建
1.選場(chǎng)要求 一是海拔較高,環(huán)境干凈,夏季涼爽,周?chē)兄衲镜纳綔?;二是水源充足、水質(zhì)干凈、土質(zhì)疏松、易排灌、無(wú)白蟻、方正大塊的晚稻田;三是交通方便,原料來(lái)源廣泛。
2.整畦 畦寬1.4米,畦深0.5米,畦高0.5米,并要求全場(chǎng)畦面保持同一水平。
3.搭棚 一般每?jì)善枇⒁慌胖谄铚线?,柱?.7米,其中埋入地下0.5米,棚內高2.2米。再用竹尾、竹片、細木棍、竹枝等縱橫架密,上面覆蓋稻草,棚外圍栽種藤蔓類(lèi)(豆、瓜、果)經(jīng)濟作物。
三、覆土轉色
1.覆土材料 選擇泥沙土按每畝用5000公斤的比例滲入3%的石灰粉或火燒土充分拌勻備用。
2.畦面處理 畦整平、整直后,撒一層石灰粉,再鋪一層粗沙,沙面上撒施少許茶子餅粉(舊菇場(chǎng)或白蟻多的場(chǎng)地應先施藥防除)。
3.脫袋排場(chǎng) 菌筒脫袋后,緊密平臥在畦面上(轉色較好的小面朝上),畦的兩邊橫排,畦的中央縱排,畦的四周留5-7厘米的空位。
4.覆土 先將畦溝泥土鏟至畦的四周空位上,整平,再將濕潤的、已備好的覆土材料撒施在菌筒表面,厚度1厘米以上。
5.蓋膜 在畦面上相距0.8米拱一根竹片,并在弓形竹片的最高點(diǎn)縱扎一根竹片,在竹片上覆蓋薄膜。薄膜上面用塑料帶固定,塑料帶兩端綁在竹片外彎部分,薄膜邊緣距菌筒15-20厘米。
經(jīng)上述處理后一般不需任何管理,10余天后菌筒就能正常轉色(均勻、標準的紅棕色)。
四、出菇管理
1.調溫 反季節覆土袋栽香菇應著(zhù)重于夏季的降溫工作,如適當加厚陰棚覆蓋物,最好在陰棚外圍栽種藤蔓類(lèi)植物,即降溫又增氧,還可讓泉水在畦溝中暢流,并適當增加澆水的次數。
2.調濕 菌筒覆土后,畦溝應保持一定的水位。菌筒含水量大時(shí),水位宜低些;菌筒含水量小時(shí),水位宜高些(不能浸到菌筒)。菌筒較干時(shí),可將畦溝中的清水直接澆到菌筒上,一般每天澆一次,夏天、晴天可多澆些,秋冬、陰天可少澆或不澆。
3.調氣 薄膜不應蓋嚴,覆膜僅為擋雨,應確保通風(fēng)。高溫高濕季節更應保持大通風(fēng),才能防止菌筒霉爛,延長(cháng)出菇期,提高產(chǎn)量和質(zhì)量。
4.調光 最宜出菇的光線(xiàn)為“三陽(yáng)七陰”,夏季為降溫可調至“二陽(yáng)八陰 ”,冬季為增溫可調至“四陽(yáng)六陰”。